The World’s Most Customer-Centric Optical Solution Provider
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7月,總公司位於台灣高雄前鎮科技產業園區,以光學設計、模具自主,及高效量產為基石。瑞儀光電的企業發展策略為「雙引擎進化 (Dual Engine Evolution)」,旨在通過「自主強化」和「外部投資與併購」兩大引擎,提升光學產品之設計、模具和製程等核心能力。
除了原有的三個中國大陸主要生產基地,瑞儀光電於近年完成併購芬蘭光學公司Nanocomp,取得模具與壓印技術,以及收購丹麥光學公司「NIL Technology ApS」,做為跨入超穎光學領域的重要里程碑。此外,瑞儀光電看好產業前景並基於降低地緣風險,宣布將在越南設置新廠,並於高雄建置先進技術研發中心,為中長期的技術開發與設備做好萬全準備。
未來,瑞儀光電將會結合NILT與Nanocomp的研發設計量能,在背光與前光等顯示器市場外,開發新的應用,切入新客戶群與新利基市場,跨入超穎光學元件領域,針對「消費性電子產品、車載應用、生醫檢測、擴增實境及超穎光學」等五大類客戶群,將提供3D感測、AR Waveguide鏡片、與鏡頭等超穎光學元件。瑞儀光電持續扮演客戶於高階光學解決方案之重要製造夥伴,提供設計、模具與量產的一站式服務。
財務績效
回顧2023年,瑞儀光電提出「雙引擎進化 Dual Engine Evolution」策略。短中期透過「自主強化」與「外部投資與併購」兩大引擎,強化光學元件之設計、模具、與製程等核心能力,持續強化背光模組競爭力同時跨足新光學元件應用市場。
在「自主強化」的部分,我們調整導光板相關之產品組合並持續精實生產效率,2024年集團營收新台幣516.3億(年增率17%),從2023年的營收低潮走出。背光模組出貨量9,737萬片(年增率 7%),終止了2021年到2023年連續3年出貨量下滑的趨勢。而利害關係人所關注的毛利率20.72%,EPS 15.63(年增率38%),則創下歷史新高,連續第7年賺回一個股本,持續展現高階背光模組產品競爭力,維持業界領先地位。同時,瑞儀光電以企業風險管理的角度檢視,針對地緣政治與業務集中度等面向,啟動了多個策略方案降低集團曝險。
在「外部投資與併購」的部分,2024年9月於重大訊息宣布以自有資金3億歐元購買丹麥超穎光學製造商NIL Technology(NILT)全部股權(已於2025年1月完成交割),此為集團極具戰略意義的一步,我們正式跨出了顯示器與消費性電子產業。NILT加入後,瑞儀光電得以提供電子束微影奈米微結構模具製作及wafer-to-wafer奈米壓印等技術,並運用台灣已成熟之半導體供應鏈,協助客戶打造新世代超穎光學產品。
瑞儀光電2024年集團合併營業收入計新台幣516.3 億元,每股盈餘新台幣 15.63 元,營業比重 99.66% 為背光模組;全年度繳交所得稅費用共計新台幣 29億元。所有營運皆依據當地相關稅務法規辦理,並定期於網站發佈相關財務資訊,每年亦依據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編製合併簡明綜合損益表,其餘詳細資料請參考瑞儀光電2024年度合併財務報告。
【依產品類別之出貨量】
瑞儀光電依客戶需求整備量能,2024年度合併營收為516.3億元,依產品類別之產量統計如下:
【研發資源投入】
瑞儀光電持續致力於面板技術與相關產品的研究發展,2024年度投入約新台幣2,474,204千元之研發費用,對營業額佔比達4.79%。因應未來製程技術的革新與新產品之開發,2025年預計持續投入營業收入的4~5%作為研發經費。主要用於精進光學設計、模具設計製造技術、射出LGP技術、非射出LGF及Mini LED製程之研究發展,持續保持業界領導地位。
2024年瑞儀光電台灣廠共有研發、技術相關人員共403人,佔台灣廠員工人數39.9%,憑藉各領域人才之不同專長特性,貢獻出整體瑞儀光電研發綜效。瑞儀光電持續專注研究發展,研發人員數目比例以及研發費用,揭因應公司長期成長與規劃逐年增加,期望透過持續投入研發資源,打造穩健的瑞儀光電技術與產品創新之全球領導地位,並不斷提供更先進創新以及環境友善的產品,為社會與環境之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。
【稅務政策及治理】
瑞儀光電為因應稅務治理之國際趨勢,且為有效控制稅務風險、創造公司長期價值、貫徹稅務法規遵循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,特訂定「稅務政策及管理辦法」,以充分保障公司與投資人權益。董事會為瑞儀光電有效稅務管理機制之最高單位,負責稅務政策之核准,監督稅務管理機制有效運行;瑞儀光電及各子公司會計部門為負責各類稅務之執行單位。瑞儀光電2024年度無重大罰款,將持續健全稅務管理制度,以透明公開與遵循法令為基礎,落實企業永續發展。(重大罰款係指罰金超過新台幣100萬元違法情事)